“為了推廣現代化改造,各方爭取的補貼支持也不少。”臨安區農林技術推廣中心林特站站長王為宇補充道:“比如軌道是農機站補貼,無人機防治我們今年準備10元一畝補助給第三方。”
一個數字大腦串起全產業鏈
對山核桃的生長環境、經營情況等進行遠程遙感,僅僅是臨安數字賦能農業生產端的應用場景之一。
日前,投資超千萬的山核桃全產業鏈“數字大腦”——臨安山核桃特色產業云平臺上線,將去年底建成的6個山核桃數字賦能示范基地相繼接入大腦。同步接入的,還有農林、氣象、國土、市場監管、電商平臺等數據,可對山核桃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進行全產業鏈的監管和服務,真正讓數據反向發力,產出更加科學精準合理的數字化決策方案。
比如在加工端,來自市場監管局“食品云平臺”的數據,可掌握全區160家山核桃加工企業的生產加工情況。
又比如在銷售端,根據接入平臺的4870家本地電商數據顯示,今年臨安山核桃在淘系平臺(淘寶、天貓平臺)的銷售份額中,浙江占了50%以上,意味著省外的品牌推廣力度還需加大,以便確保市場份額的穩步提升。
大量數據匯總,還促進了應用端的創新。一份集成了基地山核桃面積、樹情、病蟲害、產量的土地資產數字化證書應運而生,除了能指導綠色生產外,更可為過戶流轉和授信貸款提供了溯源可靠的價值評估參考。
去年,臨安先后入選全國“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和國家數字鄉村試點,成為我省唯一同時獲兩項試點的區縣市。為什么數字大腦首選臨安的山核桃產業做嘗試?這些年,臨安區集中流轉土地種植山核桃,規模化經營為數據集成的農業現代化轉型打開了方便之門。正如基地負責人張健宏感慨的那樣——“放到以前,這頭剛治理好蟲害,沒過幾天,那頭因為后治,又影響到了這頭,來來回回沒完沒了。實踐中大家發覺原來數字賦能、機器換人、集中管理才是省時省力的最好辦法。”
不論如何,數字大腦的上線只是開始,關于這場由山核桃而起的數字賦能變革,能做的還有很多。比如接入應急管理局的端口,提供地質災害預警等。區農林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顧曉波說:“目前平臺有些數據需要進一步豐富,有些要進一步融合,才能讓這場數字變革發揮更大的作用。臨安山核桃產業已經走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正努力積累經驗,爭創數字鄉村的示范樣本。”
機器換人促進生產、云端數據助力監管、消費畫像指導生產……數字化改革的浪潮之下,杭州的農業生產全鏈條已悄然生變。我們離現代化還有多遠?一張充滿可能的未來圖卷,等待有心人提筆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