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夢妍
動動手指,享受紅利。此前,讓城市會思考,讓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大腦,讓杭州市民領略到了數據加載生活場景帶來的高效便捷。而在杭州的鄉野,一股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數字技術為代表的農業革新勢力也正星火燎原。
如何高水平推進鄉村振興,探索具有時代特征、杭州特色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有效路徑,是新發展階段亟需解答的一道課題。在求索間,數字鄉村的眉目逐漸清晰。
本期《熱點面對面》,我們來聽一聽中國山核桃之都臨安區給產業安上數字大腦,助力農業現代化轉型升級的故事。
一片核桃林的華麗轉身
接近臨安區與安徽省交界,距離杭州市區大約兩個半小時車程的地方,是臨安島石鎮呼日村。隨處借問,關于山核桃的基因已牢牢植入當地百姓的內心,過路的村民大多知道山上有個頗具規模的山核桃基地,不久前剛經歷繁忙的施工改造。
而對于基地管理員張健宏來說,這個“不久前”已是大半年前的事了。現在拐過山路,一進入口,就能看到醒目的標識牌——株川山核桃基地,上面密密麻麻羅列了諸如無人機智能植保、林下智能養蜂等多個現代化改造項目。這片林場屬于區級數字賦能示范基地,也是現代化轉型較早、規模化程度較高的一處山核桃基地。
大源山上,連片起伏的山核桃林還未到花期,沉默著身姿蔚為壯觀。張健宏信步其間,更愿意把自己當做核桃林的“守護人”,守著這880多畝林地的好收成。
清明前夕,他的工作尚且悠閑,自從林地鋪設了3條單軌運輸機,施肥環節省了不少力氣,也讓張健宏體會了一把機器換人的好處。每天早晨,單軌車沿著既定軌道,將堆肥包往林地間傳輸,偌大的林地只需要十來人便能完成施肥作業,而他只需穿插著指導小工,做更精細的調整即可。
“到了4月份的花蕾期,會進入病蟲害防治的一個高峰,要格外注意蚜蟲和花蕾蛆,當然還可能有其它‘不速之客’來光顧。這時候新裝的這些儀器就派上了用場。”張健宏指著不遠處半山腰的監測站,里面豎立著智能型蟲情測報燈、氣象監測系統等多臺物聯網傳感設備,配合山路兩旁的鷹眼探頭,可以實現一定范圍內包括病蟲害偵察防治在內的多種功能。
通過傳感器和攝像頭的前端協同工作,許多肉眼不可察的細微變化,都能實時反饋至區農業農村局和數字化運營合作方聞遠科技那里,讓問題得到及時處理。未來,這套系統還會普及推廣,實現手機端協同,讓每位農業“守護人”都能與后方的監測端進行雙向交互。假設種植戶發現了病蟲害隱患,就可將照片第一時間傳至后方,提請“專家庫”的百余名省市農林專家在線坐診,給出診斷和處置配方。
智能系統好用,那么改造過后,核桃林的運營成本能降低嗎?“僅施肥這塊,一年能省30來萬,4月下旬,由無人機噴灑葉肥,也減少了人力成本。”張健宏快速估算了支出對比,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