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蓮聽說今年政府推廣自然落果,張網還有補貼,她決定“順應改革”?!吧蠘渚鸵埲?,而且年年有人受傷,很讓人擔心?!?
許小蓮對采摘山核桃的擔心代表了大部分村民的民意。隨便找一個人,他們都能講出一兩個親眼見證的悲劇經歷。
“用網規避了危險減少了人工。但張網是門技術,要是每個村里都有一支技術隊伍就好了?!?吳向陽是安全采收網的發明者,他發明的網采用特別的材質,價格不高但能用4~5年。
今年先試點張網5000畝
采摘期延長至一個月
當然,支持者眾,但投反對票的也有。
對于他們來說,不愿等自然落地,主要是為了時間。臨安島石鎮新二村某村民就不想鋪網?!巴瓴烧胶颂遥灰凸さ轿唬恢茏笥揖湍苋坎墒胀戤?。之后的時間就可以自己安排了。而現在這樣做,實際上大大延長了采收時間。光山上就得多跑好多趟?!绷硗猓€覺得如果天氣下雨,不受人力控制的自然落果水氣很大,山路泥濘負面影響不小。
但臨安的態度很堅決——
“從成熟到所有山核桃完全自然落地,大概需要1個月,時間并不長,而且減少了對山核桃樹的傷害?!迸R安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今年臨安把推廣山核桃自然落果法納入專項考核,要求在全市推廣自然落果法3萬畝、張網5000畝(張網補貼200元/畝)。
“我們也是經過幾年的小片區試驗和改進之后,才準備在今年開始較大范圍的推廣和實行?!迸R安市林業科技推廣總站副站長丁立忠對這兩種方法的推廣有信心但也很謹慎,“實際施行起來還有難度,因為這兩種采收方式都較適用于集中連片的山核桃林,如果有分散或者距離較遠的林區,就不方便管理?!?
目前,臨安有48萬畝山核桃林(其中35萬畝是成林),因為管理和推廣的局限,主要有三種采收方式:自然落地、張網、人工打桿。
不過丁立忠表示,今年的3.5萬畝只是一個最低標準,在實際操作中,如果效果理想,會適時增加自然落果和張網采收的面積?!敖窈螅覀円矔膭盍謶敉ㄟ^調換、買賣或者租賃,以此形成集中連片的山核桃林,將‘自然落果’的方式進一步推行開來。”